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保存傳統聚落 五溝居民動起來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9日電)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是全台第1個被文資法指定為「客家傳統聚落」的保存區,五溝村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籌組五溝土磚屋傳統聚落保存協會,帶動五溝人動起來,打造五溝願景。

五溝村又稱「五溝水」,位於萬巒鄉的中部,除西邊與北邊是客家村,東邊和南邊都是閩南村落,在這樣的地理位置中,五溝水是屏東縣客家地區裡,傳統客家聚落保存最完整的地區,進入任何1條巷弄裡,都可看到傳統三合院、四合院等「夥房」,具濃濃客家風情。
民國97年,文資法指定五溝水為「客家傳統聚落」。

去年八八水災,聚落裡有20棟夥房損壞,屏東縣政府估算修繕經費新台幣9000多萬元,去年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爭取3000萬元、文建會1100萬元,進行聚落裡19棟夥房的修繕,將邊修邊爭取經費。

客家先民沿河開墾,萬巒有「頭溝」、「二溝」、「三溝」、「四溝」及「五溝」等聚落,由於「水主富貴」,五溝水的房屋布局也都順著河水,一些夥房建築不是前面有溝渠,形成小橋流水,就是有水池,相當具有建築的特色。

除了聚落風貌外,五溝水也是屏東客庄內唯一還保有元宵攻炮城的聚落,六堆攻炮城的民俗活動能被找回來,多虧了五溝水的保存,現在,屏東縣政府每年都會舉辦1次六堆的攻炮城活動。

雖然五溝是屏東客庄中,還保有傳統客家風情的地區,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多數居民也都不住夥房,昔日人與人之間緊密的關係不再,在五溝被指定為傳統聚落後,五溝一群社區文化工作者,決定找回昔日的五溝風情。

五溝土磚屋傳統聚落保存協會負責人之一的劉晉坤表示,政府後來的社區建設,用了太多的水泥,社區公園、河岸全都是水泥,早期五溝的土堤不見了,人與河流的關係疏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疏遠。

協會籌備處目前的幾名核心幹部長期投入社區文化生態事務,陸續加入的成員有:生態教育家、在地文史家、教師、公務人員、地方耆老、農業耕作者、書法篆刻研究者、返鄉遊子(藝術、建築、文化欣賞者)、家庭主婦等。

協會花了近1個月的時間,在五溝的4個庄頭開說明會,希望凝聚居民共識,了解五溝被列為傳統聚落的意義,將五溝再回復到傳統的風貌,除了人與人關係的建立外,也要把傳統的自然水圳風貌找回來。

五溝將以傳統的聚落風貌,推展休閒農業。

轉載自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