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五溝客家獅評審盧連郎專訪
這是我們在走訪德勝路時,剛好盧大哥在門外,於是乎請教了他關於附近的事情,大哥很熱情的告訴我們也請我們到他府上坐坐,進而得知盧大哥原來是一位舞獅裁判....
進入盧大哥家的第一眼,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他那八顆大大的舞獅映入眼簾,而這是第一次了解舞獅的相關文化的開始,舞獅可分為客家獅與閩南獅,因為各有所著重的特色也在舞獅的設計上有所不同,就如客家獅他操控的握把是上下橫式,而閩南獅則為左右直式。
由於大哥也從事舞獅的製作,他表示「設計舞獅需要靈感,沒有靈感請我做甚至給我一百萬我也做不出來做出來也會敲掉,如果我現在要做,我沒有辦法現在隨時隨地做,要有靈感,像要是在晚上十一點多十二點多有靈感也是一樣再做,如果沒有靈感要硬做的話結果還是要報消要敲掉」。而製作的材質則是用黏土開模然後捏好的時候拿去燒,並用水泥的袋子,因為那是最好且不用錢,韌性足夠,水泥袋子泡水後用樹脂就可以雕塑了,也很輕,一顆剝下來約六兩至七兩,非常的輕,(大哥將獅頭拿給我們看看,可從獅頭裡面看到水泥袋子的字樣及活動獅嘴的把手,用手敲獅頭可以感覺到他的堅硬度),看了看獅頭的眼睛我問大哥說是否舞獅也需要開光?大哥嚴肅的回答不用開光,開光就要拜拜了,千萬不要開光。你如果要開光點眼的話,就是要每天早上下午都要拜,且有可能會走火入魔,但有開光的也是有,像給人治療鐵打損傷他們可能也有拜。
而為何舞獅的嘴要做這樣的造型呢?大哥說因為可以使在舞的時候更生動即呈現他的霸氣。在舞獅的裁判的標準,則是依規定的舞獅的動作項目,在一定時間內,在時間外就扣分並分項目(例如:過橋)約5~6種,還有精神、團隊精神、舞步,我們客家獅採取的是八卦七星步而閩南舞步注重配合鼓樂而舞步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客家老一輩的長者會戲稱閩南獅頭「狗咬蒼蠅、散舞亂咬」,故因表演特色不同評分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所以鼓在整個舞獅是極為重要的元素必須搭配鼓的節奏,不論是鑼或鈸,鼓就有點類似現代搖控器一般的指揮著全局。
大哥說以他擔任裁判曾參加過許多次,像苗栗參加兩次、斗六一次、內埔六次、林邊三次,但以客家庄居多,也說有些裁判並不是專業的,像我們的就很複雜,有的閩南獅裁判也是在參與,但我們的評審有的是臨時的非真的評審,評審不足時有的評審來自於學校老師,但他們不懂(評分),大哥也告訴我們這些舞獅技藝並沒有所謂的協會而是由地方客家事務的政府單位來協請地方帶動,大哥說有一次局長叫我們帶動,但帶動也沒有經費,你要帶動也要給我們經費,你要做一百顆(獅頭),因材料那些都需要經費,而且是純粹手工,你如果一下子要做一百顆,我開模要用玻璃纖維灌製那比較快,而一顆獅頭的製作需約一個月。
舞獅他說是一項很累的運動比較耗體力,它的困難度在於客家舞獅彎腰彎很下面(閩南舞獅則是不用),舞獅頭的高度要比我們的頭還要高,這很困難,曾經被指導的學生就跟他說:「教練我不要練了」。沒辦法啊,腰不能彎下去了。
目前盧大哥也在五溝國小參與舞獅的教學,並說他喜歡教的是二年級的,練的時間比較不影響課業,四年五年的時間了就要畢業了。等會的時候就要畢業了,像我去(潮州或潮生),講解4個鐘頭的課,都一點點完全都沒有用,也說舞獅先有興趣就好,要學起碼要半個月才可以。而純舞獅一般兩人一組,表演的話至少五人包含鼓樂、銅鑼等等樂器的表演,大哥曾經一次帶過53個學生去參加比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