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轉貼]溝通之道乃為通溝之道 談五溝水整治





作者 :  王鎮中 古國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溼地是大地的腎,腎不好血濁會腦溢血;河川是大地的血管,沒整治好堵塞會中風。把五溝水整治好,屏東身體就會好;環境好了,人住在裡面就健康。」高雄醫學大學生醫系教授邱郁文談論五溝水湧泉溼地的重要性。
五溝水湧泉溼地-生物的諾亞方舟
林務局的「全國湧泉溼地調查報告」談到,五溝水位處屏東平原地下水涵養之地-泰武沖積扇之扇端湧泉帶,終年有清澈的地下水湧出,開墾先民依其湧泉流向開拓五條水圳,並由西向東依序命名頭溝水、二溝水、三溝水、泗溝水至五溝水,因而得名。
五溝水聚落主要以客家族群組成,其住宅大多分布於河流兩岸,又以面向河流、背向道路為主,居民稱門前河水為「玉帶水」,不但日常生活與它息息相關,洗衣、抓螺、抓蝦、嬉水消暑都離不開它,更深信會帶來富貴與仕途。
而五溝水亦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河岸兩旁樹林的枯葉掉落河中,分解成有機質作為腹足類、小蝸牛與螺的養分,而螺與蝸牛又吸引水鳥到此覓食,河中亦有水生植物與魚類生活。隨著時代遷移鄰近的東港溪水質每況愈下,水源來自大武山伏流水的五溝水湧泉保持清澈,成為在地生物的避難所,將近十年時間調查五溝水溼地的邱郁文將之形容為「生物的諾亞方舟」。
根據調查,五溝水湧泉的魚類共有7科16種,其中包括台灣鬚鱲、台灣石賓、粗首鱲與短吻褐斑吻鰕虎等4種特有種,底棲生物則有6科11種,包括石田螺、塔蜷、台灣椎實螺等8種原生種,另有水生及水域周邊優勢植物8科12種,水生昆蟲3目6科。此地亦曾發現領角鴞、大冠、彩鷸、東方蜂鷹、鱸鰻等瀕臨危機的稀有物種。
危機出現
民國60年代以後檳榔需求成長、經濟價值提高,五溝水聚落也加入種植檳榔的行列,溪流兩旁的天然氾濫區逐漸由檳榔樹取代,但檳榔為淺根植物,抓地力不足,豪雨沖刷下易造成邊坡土壤流失。因此,民國83年至88年政府編列預算執行防洪排水及水土保持計畫,部份天然河段已由水泥堤防取代,更顯出五溝水湧泉溼地的珍貴。
民國98年八八風災重創南台灣,造成泰武鄉泰武部落受創嚴重且對外交通中斷,因考量部落安危,縣政府將部落搬遷到五溝水東北方的新赤農場設立永久屋。新赤農場長久以來即是洪氾區,具有滯洪功能,但為了建立永久屋,將墊高基地並鋪設水泥。如此一來,洪水來襲時無處滯留或宣洩的地面逕流,可能使下游萬金、五溝地區的淹水情形更加惡化。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屏東縣政府推動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聯外排水改善工程,除了在永久屋附近闢建約4.8公頃的滯洪池,並建立排水涵管連接新赤、萬金及五溝地區,最後再將水排入東港溪中。但五溝水原本的通洪斷面無法容納來自新赤與萬金匯集的水量,故縣政府打算拓寬河面、砍除河岸綠帶,並興建水泥堤防,此舉引起當地部份民眾與環保團體強烈反彈。
環保團體認為整地與疏濬工程會影響河中棲地,造成生物族群結構改變;施作人工護岸將破壞河岸天然植被,部份河段遮蔭消失會增加陽光的曝曬,導致棲地溫度升高;施工時底質擾動、施工後暴雨沖刷鬆動所帶來的泥沙,會覆蓋棲地影響動植物的生存;永久屋和萬金地區的民生汙水一旦排入五溝水,將會造成水質劣化的問題;而上林溪左岸天然洪氾區將因為築堤而失去滯洪功能。
溝通為解決之道
於是一連串的守護行動展開,民國100年年初「守護五溝工作站」邀請民間團體共同會勘,並向屏東縣長曹啟鴻表達訴求;6月五溝社區說明會時,縣政府承諾沒有共識前不擅自開工,此後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表示工程在規劃當中,待完成再與民間團體溝通。
民國100年10月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舉辦土地徵收的第一次公聽會,會中表示工程設計規劃完成,恐無法變更設計;11月百位五溝村民連署要求縣政府兌現承諾,沒有共識不應貿然施工。民國101年1月跨大連署活動,並有全台十多個環保團體探訪五溝水溼地並共同呼籲保護;同年2月2日由邱文彥、田秋堇與張曉風三位立法委員在立法院召開搶救五溝湧泉溼地公聽會,邀請當地居民、民間團體及政府機關與會討論。
民國100年2月3日莫拉克重建會執行長陳振川等人至施工現場會勘,與民間團體達成擴大溼地徵收面積及暫緩施工等共識,並於2月14日邀集莫拉克重建委員會、水利署、營建署、屏東縣政府及專家學者進行跨部會協商會議;次(15)日,邱文彥、田秋堇與張曉風立法委員拜訪五溝水溼地,並促成當地民眾、民間團體與縣政府達成共識:萬金滯洪池先行施工以發揮滯洪功能,增加徵收易淹水土地以擴大通水斷面減緩流速,紓解洪水壓力,並自然而然形成溼地公園,成為魚兒的理想棲地,同時由各界成立監督小組建立平台討論工程相關事宜。
結語
經不斷的溝通與協調,五溝水湧泉溼地爭議落幕。國立高雄應用大學土木系副教授黃忠發分析,工程引發的爭端是各角色立場不同所致,當地政府希望工程迅速完成,承包商則努力達到工程進度,環保團體希望保存自然景觀,而居民則期待解決水患。
黃教授認為工程生命週期包括規劃、設計、監造與施工等階段,其中施工期間的變動性較為有限,因此前期的規劃設計至關重要,規劃時應廣納各界意見達到共識,減少執行階段的阻力與爭議。
在民主社會很多建設來自於政策,政策可能來自競選政見,在兌現競選承諾的壓力下,工程人員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查及規劃,因而造成施工過程的修正或變更,甚至引發民間團體抗爭,這些都得依靠工程師與群眾及團體的溝通,才能化解僵局,而這些能力及重視社會公義、尊重彼此的正面思維,是目前工程師應有的態度,也正是永續工程師的價值所在。


                                                                                                                                      出處: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六堆即景-<拾景人>影音風景明信片 播映分享


〈拾景人〉是聲音藝術工作者Yannick Dauby ()和視覺藝術工作者蔡宛璇的共同創作組合始於2004創作方向主要是透過影音文字等媒介進行對於一地域景物的關照與重組。今年〈拾景人〉參與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公共藝術計劃以訪者的身份嘗試觀聽與認識六堆”, 進行一系列短片創作並集結製作成影音風景明信片。

在這個難得的播映活動中兩人也帶來各自的其它影音作品(音景編曲、影像詩...), 以及本創作計劃的成品想與大家分享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前來相聚、批評與交流。

日期:2012. 11. 22 (週四)        時間: PM 19h-20h30 (視情況延伸至21h)地點:五溝守護工作站    地址: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西盛路59